近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干果羊村党支部和新街回族乡鱼山村党支部开展“联创联建”活动,并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两村将本着组织联建、发展联促、资源联享的原则,在支部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实现互学互促、互联互享。
贵德县常牧镇干果羊村党支部和新街回族乡鱼山村党支部开展“联创联建”活动
一次互动,推动共解发展难题
贵德县常牧镇干果羊村现有耕地423亩、林地128亩、草场0.1万亩,受耕地面积少、气候干旱等因素制约,村内种(养)殖业起点不高、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如何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成了摆在干果羊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1年9月,新上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吴德林在遍访全村后,组织村“两委”、党员、群众多次分析研判发展存在的短板,外出观摩学习,开展经验座谈交流,最终决定将发展目光转移到对土质要求低、适宜寒凉气候、亩产较高的蒜苗种植上。
贵德县常牧镇干果羊村和新街乡鱼山村的气候条件类似,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具有高原草地和山区的典型特征,气候寒凉、昼夜温差大,水质良好、土壤无污染,非常有利于蒜苗生长。
试种蒜苗地在常牧镇干果羊村正式“落户”
“常牧镇干果羊村‘两委’去年9月来观摩的时候,是我们大丰收的好日子,去年我们总共种植了740亩,年产15000斤,纯收入88.9万元。从2012年开始发展蒜苗种植,通过村民入股分红的形式增加群众收入,这是我们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今年5月,常牧镇干果羊村‘两委’再次来观摩的时候,我们从蒜种引进、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兄弟村社有这样的发展想法,我们就应该帮一把,大家一起致富。”贵德县新街乡鱼山村党支部书记祁建华说道。
2022年4月,10亩试种蒜苗地在常牧镇干果羊村正式落户。看着秧苗一天天长大,驻村第一书记吴德林心里乐开了花。他介绍道:目前蒜苗长势较好,今年试种的10亩蒜苗预计年产10万斤,按照去年每斤蒜苗0.7元的市场价计算,村集体纯收入能达到5万元左右。明年,将争取流转土地100亩,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开办专业合作社,发展蒜苗规模化种植,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通过借助党支部结对共建这一平台,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学共促、共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格局,既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又能促进党支部建设水平上台阶,一举两得!”贵德县常牧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晓东高兴地说。
双向融合,打通结对共建新路子
贵德县常牧镇干果羊村党支部书记曾巴加表示,“共建不是单纯地解决发展难题,也不是坐下来开会应付了事,更要在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机制上创新,进而找到双向融合的长效动力。”
贵德县常牧镇干果羊村的村民们正在种植蒜苗
共建期间,双方积极探索支部共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不断挖掘新运行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有效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与管理,切实发挥服务群众效能以及党建优势资源集聚共享效益。目前,两个党支部集中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次、观摩蒜苗种植基地2次,共同查摆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5条,研究提出解决措施9条,搭建了充分沟通、互动协作的“连心桥”,加深了常牧镇与新街乡的“血脉联系”,真正实现了“1+1>2”的协同效能。
贵德县常牧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晓东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聚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县、示范县建设,我镇各村(社区)将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持续营造学习宣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浓厚氛围,做强党建共建“朋友圈”,列好党建共建“项目清单”,凝聚双向合力,焕发组织动能,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成“党建共促、服务共融、发展共谋、资源共享、保障共筑”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