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切:麦穗的金 油菜的黄 红笋的红
来源: 海南报 发布日期: 2023-05-08 04:00:00 浏览次数: 作者: 华藏杰

车过麻吾峡

陆切之行始于青海省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以下简称“主题展馆”)落成之后的一个秋天。一路的葱绿拱卫不久便切换成了耸天的山塬场景:山峰分立在道路两旁,山体累石竞上,在蓝天的映衬下尽显西部原野之苍凉美感,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麻吾峡谷。

image.png

图为全省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开馆典礼

陆切村的三个访谈

车到陆切村直奔村委会办公室见到村党支部书记切羊加措,切羊书记引我到村里老人才旦家。从事先拿到的资料看,陆切村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村落,全村有藏、汉、回、撒拉、土族等多个民族,是享誉全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切羊书记向我说明这次前往访谈的对象才旦是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先安排到他家里走访。

image.png

陆切原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尕才旦讲村史

才旦老人今年72岁,盘腿坐在宽敞高大的房间里搬出一册厚厚的出版物向我介绍陆切村史:“陆切”是藏语སྦྲུལ་འཁྱིལ的口语音变,是蛇盘踞的意思。聊开民族团结的话题,才旦老人说他现在这个房子就是请的回族工匠一个叫海毕因主持建造的,他非常满意!“我和海毕因的父亲就是老朋友。”另外才旦老人还例举他与陆切四队回族韩金城之间的友谊:“我和老韩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是相互帮助的朋友。”切羊书记说才旦老人是陆切村现任村委会主任韩金城的N个前任村长(现在叫“委会主任”不叫“村长”了)。“我们俩谁到谁家里都没有什么忌讳,他来我家喝茶,我去他家也吃东西。”才旦老人盛赞多民族团结的“两委会”班子——“一个藏族支书和一个回族主任搭班子本身也体现了民族团结。” ……

image.png

陆切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切羊

在才旦老人家中吃过简餐,我们去马路南头四社的一户人家——拜访回族村民韩生春老人。韩生春的汉语口音略带青普音(青海人说的普通话):“我们原来是化隆县卡岗山上阿什努地方的(今化隆县卡岗乡阿什努村),我爷爷辈上(他重申“或者是爷爷的爷爷”)是藏族。我父亲本姓马,当初在马步芳军被抓来当兵,青海解放初期就当逃兵一口气跑到陆切。改姓韩。”韩生春老人提到的这些地名,我在作家张承志进入卡力岗的凝练文字中屡有目击。韩生春老人手指院子:“当时打庄廓(笔者注:建筑打基础)的时候,全村的藏族人都来帮忙,只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当时,打庄廓那天,藏族老人们前来工地,坐一起喝茶长精神,藏族年轻人打庄廓筑夯土墙。”“村里藏族人家办喜事都会请回族,我们去上席也一样吃肉喝茶拌糌粑。我们办喜事也叫上藏族兄弟,一家一家地请。”韩生春老人说。

image.png

陆切村致富带头人陈贵平在自家的红笋地

在一处田间地头的拐角我见到红笋地的承包者陈贵平。“我们乡适合红笋生长,一年种两茬。”陈贵平对陆切村跟乡里的情况都非常熟悉:近几年新街乡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已经逐步形成了山川种植发展新模式,为贵德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闯出一片新天地:“陆切村水浇地旱地统共3576亩,村里种植经济作物红笋1000亩。”“土地流转也可以自己承包种植,给菜农、种植大户们带来了很大的利润,还解决了剩余劳力。”“红笋收获后老板直接到地头收销路不用担心。” 陈贵平说。

午后日头偏西纤云散淡,经过的几处刈割的庄稼地,右手是小麦左手是青稞以及油菜蓬松的穗杆。它们都仿佛在等待一个共同的节日——金秋。陆切,麦穗的金油菜的黄红笋的红 ,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横亘在陆切秋野······

image.png

陆切村农民文艺演出队

晚上临睡,在采访本上随手写下几行字:一、陆切村民族团结进步的骄人新貌是贵德县“主题展馆”落成的现实基础、历史必然;二、承志老师当年化隆县卡岗之行的写作——“回藏结邻的化隆大山”背景与我此次采访中的人物命运(韩春生)有了历史性的叠加;三、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image.png

岗查·周阔(རྐང་ཚའི་འབྲུག་ཁོ།)60后,出生地贵南县塔秀乡,于贵德县常牧镇上岗查度过童年时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